近年來,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綜合數據顯示,其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35.81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83.2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2.6%。預期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將繼續快速增長,并可能2022年達到155.74億美元。
直覺外科
Intuitive Surgical(直覺外科)——手術機器人市場上最大的參與者之一,創建于1995年,創始人Frederic Moll,核心產品達芬奇系統。
自 2000 年 7 月首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通過 FDA 審核以來,Intuitive Surgical公司 研發設計了五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10月,全球外科手術機器人的領導者Intuitive Surgical(直覺外科)公布的三季度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14.0億美元,較去年的 10.8 億美元同比增長29.6%,凈收入為 3.81 億美元,略低于普遍預期。
11月14日直覺外科宣布,全球外科醫生使用達芬奇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s)進行的機器人輔助手術已超過1000萬例。
美敦力
9月底,美敦力機器人登入亞洲。美敦力首次宣布其手術機器人---Hugo在印度的Apollo Hospitals Group完成了亞洲首例臨床手術。
10 月 11 日,美敦力宣布,其 Hugo? 機器人輔助手術 (RAS) 系統已獲得 CE標志,授權該系統在歐洲銷售。CE 標志批準用于泌尿科和婦科手術,約占當今所有機器人手術的一半。
11月23日,Geoff Martha表示,由于全球供應鏈的緊縮和初始制造問題,其手術機器人Hugo將延遲推出。而這也意味在2022財年,美敦力的銷售額可能會低于美敦力設定的5000萬至1億美元的目標。
強 生
2019年,強生34億美元收購了Auris Health。通過此次收購,強生得以聘請外科機器人專家 Frederich Moll醫學博士加入。Moll是 Auris Health 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他的主要成就之一是他與他人共同創立了 Intuitive Surgical。
2020年11月強生推出Ottava系統,并表示計劃于2022 年下半年開始首次人體試驗。
但近期強生公司表示,受到技術發展的挑戰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包括所有行業都廣泛經歷的供應鏈限制,第三季度公布的9億美元產品研發費用,與之前對2022年下半年的預測相比,延遲了大約兩年。
史賽克
史賽克的Mako關節手術機器人系統在世界范圍內已廣泛使用,全球市占率達9%,并已經CFDA獲證,是目前唯一在國內能開展關節置換的骨科手術機器人。而其開發的Mako智能骨科機器人也在國內進行了首次手術。
2020年12月,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借助此產品完成了全國首例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全新生物型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精準完成極高難度的生物型假體置入。
捷邁邦美
2020年3月,捷邁邦美旗下的Medtech公司研發生產的手術機器人ROSA One通過了NMPA審核,正式登陸中國市場,成為了目前國內唯一一款獲批上市、并可同時應用于腦外科與脊柱外科手術導航機器人,正式開始了其在國內市場的布局。
這款機器人由機器臂基座、攝像機基座、腳踏開關、導航工具及配件組成,用于在腦外科和脊柱外科手術中實現手術器械的定位。
施樂輝
2020年7月,國際骨科巨頭 Smith & Nephew(施樂輝)宣布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Cori通過FDA審核,正式于美國上市。
據悉,Cori可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和單室膝關節置換術,相比Smith & Nephew以往的同類產品,Cori的工作效率更高,手術速度更快。Cori集成了智能機器人平臺、軟件、智能操作系統、數據分析系統等多個模塊。在植入人工膝蓋前,使用可視化切割技術準備,機械校準和韌帶數據可以為每個患者定制治療計劃。
西門子
2021年3月13日,西門子醫療Corindus途靈最新一代CorPathGRX介入手術機器人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完成其國內首例機器人輔助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手術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團隊操作完成。
天智航
天智航是一家專注于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機器人公司,從營收結構來看,天智航主要由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手術中心專業工程、配套設備、耗材與技術服務四大主營業務構成,2017年至2019年,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銷售占比在75%至93%之間,為營收“主力軍”。
日前,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取得了由加拿大標準協會頒發的手術機器人北美認證證書,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家取得該證書的手術機器人公司。
Robotics-guided Orthopedic Surgical System,即天璣Ⅱ骨科手術機器人國際版,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經認證符合該標準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據悉,天璣2.0骨科手術機器人國際版適用證覆蓋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全節段脊柱外科手術和骨盆、髖臼、四肢等部位的創傷手術。
威 高
威高的“妙手”手術機器人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機器人手術系統,在機器人系統機械設計、主從控制、立體圖像與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7個自由度,能實現540°末端旋轉多操作,并能通過5G技術實現3000公里以外的手術。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經審查,批準了山東威高手術機器人有限公司生產的創新產品“腹腔內窺鏡手術設備”的注冊申請。
該產品由醫生操作臺、患者操作臺、手術器械、電源線和線纜組成。由醫師利用主從操控系統對于微創手術器械進行控制,用于膽囊切除術、腹股溝疝手術、食道裂孔疝修補及胃底折疊術、肝囊腫開窗術、闌尾切除術和袖狀胃切除術。該產品為國內首個采用主從控制進行腹腔手術操作的設備。
微 創
日前,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港股,微創機器人成為繼心脈醫療和心通醫療后,從微創醫療拆分出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微創醫療機器人成立于2015年。招股書指出,公司位居全球手術機器人公司第一梯隊之列,公司業務覆蓋設計、開發及商業化創新手術機器人。旗下現有3款旗艦產品被納入國家藥監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俗稱綠色通道。上述三款產品分別為蜻蜓眼三維電子腹腔鏡、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鴻鵠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
聯 影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聯影智融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三維影像導航手術機器人整機系統研發項目”正式啟動,此項目也是2021年度武漢市“卡脖子”技術“揭榜掛帥”攻關項目之一,牽頭揭榜單位也是聯影集團控股子公司武漢聯影智融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4月,聯影醫療武漢總部基地正式啟用。該基地投用后,到2028年,將實現高端醫療設備本土化生產和銷售,預計年收入百億元。聯影醫療將在武漢重點打造聯影高端醫療設備研發及智能制造中心,自主研發生產手術機器人、醫療可穿戴設備等先進醫療裝備。
鍵嘉機器人
鍵嘉機器人首款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產品“ARTHROBOT”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有望成為首個獲得NMPA注冊證的國產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
產品方面,鍵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術機器人能為關節外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實現“術前、術中、術后”全流程覆蓋。不僅在關鍵技術上做到了創新研發,更在臨床應用端緊貼醫生需求,解決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痛點。
元化智能
近日,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簡稱“元化智能”)完成2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紅杉中國、招銀國際資本聯合領投,原股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旗下紅土醫療基金跟投。
據了解,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注冊申報、市場推廣以及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臨床試驗等。
鑫君特
成立于2015年,主攻中國最智能化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創新型平臺,實現“機器人+AI”有機結合。
其脊柱外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于2021年2月成功獲得NMPA注冊證,該獲批產品為我國國產首家導航+手術操作的全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
蘇州康多
蘇州康多機器人有限公司于2014年01月07日成立,公司于2019年年初和年中分別完成了世界首例基于5G網絡的機器人遠程手術試驗和世界首例多點協同5G遠程機器人手術試驗,產品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
其旗下多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是一種多機械臂的腔鏡微創手術機器人產品,包括醫生控制臺、多臂機器人系統、多自由度手術微型器械、高清3D視覺系統等產品及相關輔助設備。
羅森博特
今年1月,智能手術機器人研發企業北京羅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ROSSUM ROBOT)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由沸點資本領投,老股東雅惠投資跟投。本輪融資將進一步推進羅森博特骨科手術機器人業務進入一個新的階段。